職場正能量故事精選5篇
|
發表時間:2021/4/13 瀏覽 6867 次 |
職場中最不缺的就是正能量,職場中最需要的也是正能量。通過閱讀正能量的故事,提高自己的積極性,調整工作心態。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職場正能量故事,希望大家喜歡!
1、直接去找“大老板”
在職場上很多人很怕見領導、見老板,在電梯碰到老板不敢出聲,在路上碰到老板拐彎走,卻不知這是職場大忌。
2008年,段奕宏憑借《士兵突擊》一炮走紅。最近,《我的團長我的團》再次使他人氣翻騰。1994年,段奕宏考上了中戲。大二時,一些形象出眾、表演功底強的同學開始陸續接到影視劇的邀請。到了大四,段奕宏成了班里唯一一個4年里沒接過一部戲的人。他試著尋找機會,可導演們見了他都皺眉,“我們要帥氣一點的”。段奕宏自卑到了極點。因為沒機會出去拍戲,段奕宏只有窩在學校排練話劇,基本功越來越扎實。大三時,他的話劇成績全班第一。但到畢業,留京名額異常緊張,眼看沒有單位接收自己,情急之下,段奕宏竟拿著成績單跑去見文化部長,武警把他攔在門外。倔強的段奕宏在傳達室泡了一天,終于允許與領導通一個電話。后來他留在了中央實驗話劇院,在北京落了腳,為日后的成功創造了機會。
現在已經很紅的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敬一丹能有今天,還得感謝她當初敲開了臺長的門,也敲開了中央電視臺的門。她在北京廣播學院畢業后任黑龍江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。后到中國社科院讀研究生,讀研期間她在中央電視臺實習。在審片子時她認識了臺長楊偉光。實習結束,她就要回原單位了,她是多么的渴望能夠留在中央電視臺,這對自己的成功可謂是“一步登天”機會。怎么辦?自己就是平民百姓一個,自己既不年輕,也不貌美;既沒有關系與臺長很熟,引薦一下;也沒有很多錢,送個什么大禮給臺長;臺長離自己也太高、太遠了,作為實習生,平時能夠見到主任都是很不容易的事。作為別人,肯定想都不敢想留下來,她還是決定試一試。一天,她在沒有人引見,與臺長不是很熟的情況下,就直接敲開了楊偉光臺長的辦公室,進去后就直接對臺長說:“楊臺長,我實習結束了,我喜歡在中央電視臺工作,你能不能讓我留下來?”敬一丹過去的工作經歷和實習期間的表現,楊偉光是了解的,也認可她的熒屏形象和氣質,同意她留在中央電視臺第二套節目任主持人。這一年,她已經33歲了,留在了中央電視臺,從而開創了她輝煌的人生。
進入公司要主動敲領導、老板的門,要想獲得提升,同樣要大膽地敲門。甲骨文華東暨華西區前總經理李紹唐說,他曾經這樣說:“我要奉勸年輕人,你要敢于敲你老板的門!
在IBM工作的第15年,李紹唐已經做到協理。40歲時,他勇敢地敲開老板的門,直接問老板:“你老實告訴我,在未來三五年內,我是否有往上升遷的機會?我到底有沒有爬到金字塔尖端的機會?”
得到的答復是:“機會不大!币驗镮BM人才濟濟,企業文化非常強調“輩分”與“派系”,在他的前面至少排了十個人。即使他愿意等,只怕輪到他,也是30年以后了。所以,他開始尋求IBM之外的機會。如果不是因為“勇敢表達”,老板豈能在滿眼人才中發現他———既沒有任何家庭背景、又沒有留過洋、而且還沒有MBA學歷。他在在耐心等待了兩年半之后終于有了空缺,李紹唐被任命為甲骨文華東及華西區董事兼總經理。
“勇敢地敲領導、老板的門”,就是敲開機會之門,有事直接去找大老板,這往往是成功的捷徑!
2、美國投行怎么挑簡歷
記得大學里就業服務部的老師常常強調,簡歷不能超過一頁,格式要得體,內容要恰當,但是美國每年每個頂尖大學都有好幾百人投簡歷到各大投行,往往第一輪面試就剩二三十個,僅憑一份簡歷又如何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呢?我進了投行后才知道,原來過程是這樣“殘酷”。
通常每家投行都主要招美國頂尖大學的人,幾十年下來各個學校在每家投行也都會有自己的校友網絡,而招聘的工作,很多時候不是靠人事部,而是靠校友來進行的。這是因為各個學校課程不一樣,評分標準也不一樣,再加上不同的課外活動,不靠經歷過這一切的校友,人事部那些嬌滴滴的女士們很難客觀地對一份簡歷進行判斷。我就是在做了大半年的分析員后,自告奮勇地參加了母校在本行的招聘隊,才對招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。
參加了一些關于招聘過程的培訓后,某日午飯回來,我突然發現桌子上多了一本有10公分厚的白皮書,一開始還以為是哪個公司的上市報告,拿起來一看才發現是今年暑期實習的應聘簡歷,僅僅是來自我的母校的應聘分析員(不包括MBA)的就做成了這么厚一本書。再一查郵件,后天就要電話討論,請大家挑出8~10份。我的天呀,800多份簡歷,你叫一個每天工作20小時的分析員抽出時間在兩天內來挑出10份,真不愧為投行的風范。
那天夜里,我處理完手頭緊急的事,就開始埋頭看簡歷。所謂的高標準嚴要求,其實就是幾點:GPA比較好(3.5以上就行),有過投行或金融業實習經歷,或者是大牛人、體育超好者或是有不尋常的經歷的。當然,標準也比較靈活,如果你GPA很好,但工作經歷全是搞搞研究,寫寫論文,又無啥課外活動,那就屬于投行里所謂“高分低能”,肯定被“殺”。說到這,找投行工作倒也不是成績越高越好,投行很忌諱死讀書讀死書的人,所以看到高分,反而會更加看重你有沒有社團中的領導職務,搞不搞體育等。如果你之前有投行或是金融業實習的經歷,那就恭喜你,又過了一關,如果沒有,也得想方設法和金融搭上邊。有人就列了一大串自己學過的金融課程,也有很多中國學生回國托關系在銀行或基金里實習,都可以加分?偹闱枚10份,已是凌晨3點了。
等到電話會議,就又熱鬧了。十幾個校友開始輪流報自己選中的簡歷,其他沒被提到的就跳過。在這一過程中其他人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,畢竟是民主社會嘛。討論中各種情形都會發生,比如說一個玩魔方世界排名前50的,成績平平,之前也沒有過相關工作經驗,但大家都很好奇,世界排名前50的高手是怎樣的,就把他列入了面試名單。如果有人和你是一個課外活動的,就會有人問,是不是有這么個職務,這人是否做過這樣的貢獻,這也算是打假防偽的措施。就這樣,第一輪面試的20~30位人選就出來了。
經歷了整個過程,我感覺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樣,既有唯才是用,不論出身和專業,也有不少因為主觀因素或者是開后門而入選的。好在就算是走后門,在美國還是比較公平的,最多讓你入選第一輪面試,之后還是要看你的真本事。何況,第一輪面試也不是那么容易過的,就算過了,還有二面三面等著。而你千辛萬苦逐字逐句改過的簡歷的作用,也就不幸地到此為止了。
3、大聲說話才能勝出
我在報社做實習生時有幸師從一位見多識廣的資深記者,老師洞悉世事,經常在談笑間不經意地泄露天機。那天,他坐在辦公桌前,輕描淡寫地告訴我,人的地位越高,講話聲音就會越低。
其實,好多年以后,我才明白講話音量與社會地位間這種微妙的反比關系:販夫走卒平頭百姓人微言輕,即使把聲音提高八度,也不見得能有聽眾;而重要人物聲音越低,越是有人圍在身邊拼命地伸著脖子聽,也就因此越顯得更加重要。所以就算是天生的大嗓門,一旦意識到了自己的重要,為了顯示身份也得練著壓低聲音,好像19世紀歐洲淑媛們,寧可屏住呼吸也得套進提胸束腰的鯨魚骨裙襯里,以免被人當作馬夫的女兒或鞋匠的老婆。
這只是中國人關于聲音的眾多看上去匪夷所思,其實奧妙無窮的哲學之一。
不過這些中式的聲音哲學卻很難跟老外解釋清楚,就像后來,我坐在紐約的咖啡館里,與一個美國朋友閑聊時所做的徒勞的努力。
這位朋友編輯著一個很草根的網上周刊,雜志的名字叫《不容錯過的聲音》。在一個七嘴八舌的嘈雜世界里,說者有太多的見解,聽者也有太多的選擇。勢單力孤的草根階層,必須借助像朋友的雜志這樣的高音喇叭,當每個人都恨不得扯住別人的耳朵,告訴你他的聲音不容錯過時,聲音的傳播只能遵循最原始的規律,有理也得聲高。
所以當東方遭遇西方需要面對面出手過招的時候,我們卻常常吃了啞巴虧有苦無處訴。不管是欲擒故縱的捻須沉吟,還是謙和含蓄的君子之風,不是被當作智能不足,就是被看成自愿放棄,在吞吞吐吐或默不作聲中自生自滅。生活在美國的華人對此心里最清楚。
結果就有華裔小學生,因為整個學期沒有在課堂上講過一句話,被老師認為有學習障礙,其實,他一言不發,只是因為媽媽告誡他開口前要先想好了再說。又有在大公司任職的華裔雇員,每次與客戶開會時,只要他的頂頭上司在場,他就盡量不說或少說,心里想著把表現的機會留給上司,結果卻以沉默寡言、不善與客戶溝通為由被辭退。連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也說,她小時候從臺灣來到美國時遇到的最大挑戰,就是學會像美國人一樣搶著講話和插嘴,只有學會了這個才有可能“融入主流”。占紐約人口12%的亞裔社區,只分得政府撥出的社會服務經費的1%,也是因為這個100多年前就在這里落地生根的族群,直到最近才搞明白“會哭的孩子有奶吃”的道理。
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,這多半會被看做“自以為是”,我們雖然常常在鏡子面前自我膨脹,卻早就學會在走出家門時夾著尾巴做人,我們常常發些不疼不癢的牢騷,卻早知道它在出口的那一刻就會隨風飄散無跡可尋。我們其實不乏有棱有角的真知灼見,但往往是還沒開口,就被自己心里發出的一聲冷笑弄得無地自容,而忙不迭閉了嘴。越是這樣,我們就越習慣悄無聲息。
只有大聲的人多了,聲音才可能恢復其本原的功能和形態。人們不用再整天繃緊著神經等著“于無聲處聽驚雷”,不用再擔心自己的聲音嚇到別人或嚇到自己,講話也就有了底氣。
想提高音量,最關鍵的也許并不是練嗓門兒,而是練信心。
4、命名的力量
問過報社同事一個問題:假如你的稿費從1000元變成800元,你希望編輯怎樣告訴你這個消息,是說你的稿費負增長20%還是減少20%?結果,有1/4的人說他們更愿意聽到“負增長”這個版本,因為“感覺好像還是在增長”。
可見文字游戲并非永遠沒有意義!吨聘唿c》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案例:20世紀80年代初,世界銀行想推動國際資本流向不發達的國家,這首先就要說服國際投資者,于是他們在紐約舉辦了一場說明會。
不料,主辦者慷慨激昂之后,會場反而陷入沉默。之后有人站起來說:“你們的想法很有意思,但恐怕沒有人會把錢投到‘第三世界投資基金’。你們還是趕緊想一個更好的名字吧!
主辦方回去著實想了很久,從“欠發達市場”“第三世界”到當時世界銀行自己偏愛的“發展中國家”,都被否決了!拔覀冃枰娴、能夠振奮人心的東西,不能帶有負面意味!彼麄冋f。最后他們想到了“新興市場”,后來出現一個變體,叫做“新興經濟體”。
雖說他們當初的目的是要吸引國際投資者,不過,假如你要問我的意見,那么,作為新興市場的公民,我覺得這比之前的“第三世界”好聽多了,而且確實是“正面的、能夠振奮人心的”。
自從有了這個名詞,國際資本如同他們希望的那樣,開始流向這些國家。1987年超過3000億美元,10年后,突破了兩萬億美元,世界經濟格局從此呈現新的面貌。有趣的是,直到現在仍有人抱怨說,沒有人能完滿解釋一個市場怎樣就變成了“新興”。
有時候,有些人需要的很可能就只是一個新名詞,從中獲得物理學所說的運動開始所必需的那一點兒動量。在這種情況下,文字游戲如果玩兒好了,就有可能產生巨大的能量。說到底,誰能完滿解釋一下人的心理作用機制呢?
5、光有完美的履歷是不夠的
1995年我剛出完一本銷售30萬冊的暢銷書,那一年公司賺了很多錢?墒俏业某霭嫔缛匀皇且粋小公司,但當下的勝利,讓我倘徉在樂觀的氣氛中,“乘勝追擊”是我心中唯一的想法,急著擴充組織與團隊成為我最急切的事。
這時候,我跟你一樣,接到一張幾近完美的履歷表,它直接寄到我公司,直接指名給我。這份履歷表,編排精美,顯然經過當事人精心設計,內容完整,而且描述處處掌握重點,表現出當事人在文化出版界扎實的歷練。而更重要的是,那封指名給我的信,內容陳述了他對文化出版業的理想,說明了過去幾年他在兩個出版社工作過,并一直努力學習?吹轿夜境霭娴臅,心生向往,期待能加入我的團隊。
其中最吸引我的是,他對我出版的書如數家珍,對這些書的看法、分析,雖不見得獨到,但還算正確。當時求才若渴的我,當然立即約見。
面談時,更令我吃驚,其實在好幾個出版的公開場合,他已經見過我,而且幾次換過名片,雖然我不確切認識他,但我依稀記得一個有熱忱的年輕出版人的身影?雌饋磉@當然是我理想中的求才對象。只是在面談最后,他給我出了一個難題,他要求了一個比我預先想象高了60%的薪水。并且很坦率地說,在他寄出履歷表后,巧合的是他的現任老板正好與他談到升遷事宜,他來與我面談,其實心中充滿了天人交戰!
我很猶豫,但最后我仍然答應他,并且讓他成為我公司最重要的主管之一。之后,我歷經了5年的痛苦折磨。前半年,我已經發覺他其實能力一般,出版的基本功夫并不扎實,但表達能力一流,尤其是他誠懇的外表,讓你不忍心“苛責”他工作上的不足與錯誤。我知道,我被漂亮的履歷表和事先設計好的面談給迷惑了,但是我不愿承認錯誤,于是我花了3年的時間努力改變他。
但成效有限,最后我不得不成立一個新的利潤中心,讓他當主管,負完全責任,并要求他要賺到自己的“高薪”。這樣的方式將他逼到死角,讓他無法藏在組織的空隙中,后來的兩年里,他的單位浮沉不定,就在我考慮痛下決心處理他時,有一個比我還笨的老板來挖角,我收到他的辭呈,如獲大赦。
這是我當主管時最慘痛的教訓之一,事后檢討,我被完美的履歷表騙了。我當年會被迷惑,是因為文化出版是講究設計與美感的行業,我誤以為他在這一方面有專長,所以放大了這方面的優點。第二個錯誤則是被誠意與理想的話語所迷惑。其實我有機會避免這個錯誤:當他要求高薪時,如果我說公司尚小、無法負擔,但仍誠摯延攬,看他如何反應,應該就可以檢查出他其實理想有限、現實有余! |
|